厦门理工学院2013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厦门理工学院2013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车辆工程 085234 考试科目及代码:901 汽车理论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汽车运动、受力的基本规律,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相应的评价试验方法以及影响这些性能的结构和使用因素等,并掌握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比例: (1)汽车的动力性约占20%。 (2)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装置参数选择约占10%。 (3)汽车的制动性约占30%。 (4)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约占30%。 (5)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通过性共约占10%。 三、基本内容及范围: (一) 汽车的动力性 1、动力性指标。 2、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3、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4、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5、汽车的功率平衡图。 (二)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1、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2、 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3、影响经济性的因素 4、汽车的动力性与经济性试验 了解汽车动力性与经济性道路试验方法。 (三) 汽车动力性装置参数的选择 1、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2、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3、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4、传动系档数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 5、利用C曲线确定动力性装置的参数 (四) 汽车的制动性 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2、制动时的车轮受力 3、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4、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5、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6 、汽车制动试验 (五)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1、汽车的操稳性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2、轮胎的侧偏特性 3、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4、汽车操稳性与悬架的关系 5、汽车操稳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6、汽车的侧翻 (六) 汽车的平顺性 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 2、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征 3、单质量系统的振动 4、车身与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5、“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七) 汽车的通过性 1、汽车通过性的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 2、车辆的挂勾牵引力 3、汽车牵引通过性计算   考试科目及代码:902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一、考试要求: 1、掌握测试信号的特点及预处理技术。 2、掌握信号及线性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 3、掌握测试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设计原则。 二、基本内容及范围:      1、信号及其描述:动态信号的分类及两种描述方法;周期和非周期信号频谱的计算与绘制;傅立叶级数的两种展开式;傅立叶变换及性质;典型信号的频谱;随机信号的概念及主要特征参数。 2、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线性系统及其主要性质;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传递函数;频响函数;脉冲响应函数;一、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装置对各种输入的响应;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3、信号调理处理和记录:直流和交流电桥;调幅、调频和解调;滤波器;信号指示和记录装置。 4、静态、动态应力测量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测量各种应力的组桥方法。 5、振动参数的测试、实验模态分析、噪声测量。   考试科目及代码:903机械设计 一、考试要求: 掌握《机械设计》及其相关课程(如机械制图、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常用零(部)件的设计、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机械设计方法的最新发展。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二、考试内容比例: 1、基本概念题(填空题或单项选择题):15~25% 2、分析理解题(简答题或问题分析题):20~30% 3、计算题: 30~40% 4、结构设计及结构改错题:10~15% 三、基本内容及范围: 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机械零件强度。 2、了解螺纹联接的类型,主要参数,应用场合及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目的和方法;掌握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3、了解键联接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了解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4、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传动特点,应用场合及张紧方式;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失效形式;掌握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5、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传动特点,应用场合及张紧方式;了解滚子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6、掌握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了解齿轮(含蜗杆,蜗轮)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了解硬齿面,软齿面,开式传动,闭式传动等概念;掌握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的常见失效形式,受力分析;了解齿轮精度及其选择、齿轮的润滑;掌握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7、了解轴的类型及应用,轴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应考虑的问题;掌握轴的失效形式,了解轴的强度计算。 8、了解滑动轴承典型结构及材料,掌握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设计原则,了解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必要条件。   9、掌握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承载特点,代号及选用原则;掌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应考虑的问题;掌握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及寿命计算。 10、能够进行典型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及结构改错。 11、了解常用联轴器的作用、类型、结构、特点,能根据工作条件选择联轴器;了解常用离合器的功用、类型、结构和特点,根据工作条件合理选择离合器。 四、参考书目: 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考试科目及代码:904材料科学基础 一、考试要求: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类)考试科目是我校为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车辆关键零部件材料、成型及产业化、材料加工工程等涉及材料的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命题。应考者需全面掌握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掌握材料的成分、加工方法与材料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能灵活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常见的工程现象的能力。考试的目标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分析材料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180分钟,采用闭卷笔试。 主要包括选择题、概念题、简答题、辨析题、综合问答题和计算与作图题等。 三、基本内容及范围: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原子结构,原子结合键,原子排列方式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晶体学基础,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离子晶体的结构,共价晶体的结构 第三章:体缺陷:点缺陷,位错的基本概念,位错的能量及交互作用,晶体中的界面 第四章:高分子材料的结构:高分子材料概述,高分子链的结构及构象,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结构 第五章:固体材料中的原子扩散:扩散的现象与本质;扩散的分类 ;扩散定律:菲克第一定律和菲克第二定律及其应用;扩散的微观机理与现象:扩散机制、扩散的驱动力与上坡扩散、反应扩散;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相平衡与相图原理:相律,杠杆定律,匀晶、共晶、包晶二元相图的平衡凝固过程分析、组织形貌及平衡相、平衡组织计算。铁碳合金相图的分析和使用;相图与合金性能的关系相图的热力学解释;铸锭组织及其控制方法及原理。三元相图的主要特点、成分表示法-成分三角形、成分三角形中特殊的点和线、平衡转变的类型、共线法则与杠杆定律、重心定律。三元匀晶相图和三元共晶相图:相图分析;等温界面(水平截面);变温截面(垂直截面);投影图的分析;相平衡特点 第七章:材料的凝固:材料结晶的基本规律,包括液态材料的结构、过冷现象、结晶的基本过程;材料结晶的基本条件:热力学条件、结构条件。晶核的形成: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临界晶核、临界过冷度、形核功与能量起伏、形核率与过冷度的关系。晶核长大:晶核长大的条件、液固界面微结构与晶体长大机制、液体中温度梯度与晶体的长大形态。凝固理论的应用:材料铸态晶粒度的控制、单晶体的制备原理、定向凝固技术、急冷凝固技术。重点掌握基本原理。  第八章:材料的变形回复与再结晶: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及其特点;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位错运动的阻力;多滑移;交滑移;孪生。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特点。合金的塑性变形及其强化方法。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特点。回复与再结晶、回复动力学、回复机理、回复退火的应用、再结晶动力学(示意图)、再结晶温度、影响再结晶的因素、再结晶晶粒大小的控制、再结晶的应用、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金属的热加工、超塑性。 第九章:固体相变及材料热处理:固态相变的特点及分类;相变热力学;相变动力学;固溶体分解;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贝氏体转变;退火与正火;淬火与回火;表面热处理主要工艺及原理 第十章: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概念及其常见类型。   考试科目及代码:905汽车设计 一、试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汽车设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及有关参数,掌握汽车主要零部件设计与计算方法和总体设计的一般方法。 二、内容比例: (1)汽车的总体设计约占25%。 (2)汽车的离合器设计、机械变速器设计和万向传动轴设计共约占15%。 (3)汽车的驱动桥的设计约占10%。 (4)汽车的悬架系统设计约占20%。 (5)汽车的转向系统设计和制动系统设计共约占30%。 三、内容及范围: (一)汽车的总体设计 1、车总体设计的任务与工作顺序。。 2、汽车形式及其选择原则。 3、 汽车主要尺寸,主要性能参数及其选择原则。 4、 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5、 汽车总布置图的尺寸基准。 6、汽车运动部件的校核。 (二)离合器设计 1、 离合器的结合过程,结构,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的选择 2、 扭转减振器设计 3、 离合器操纵机构 4、 离合器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三)机械变速器设计 1、变速器的基本设计要求 2、各种形式变速器的特点 3、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4、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原则 5、各挡齿轮齿数的分配 6、变速器操纵机构 (四)万向传动轴设计 1、万向节结构方案分析 2、万向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3、传动轴结构分析与设计。 (五)驱动桥的设计 1、驱动桥结构方案分析 2、主减速器设计 3、差速器设计 4、车轮传动装置设计 5、驱动桥壳的设计 (六)悬架系统设计 1、悬架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2、 弹性元件计算 3、 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4、减振器参数的选择 (七)转向系统设计 1、转向系统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原则 2、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 3、动力转向方案与主要参数的计算 4、 转向梯形机构设计 (八)制动系统设计 1、 制动器结构参数的设计 2、 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与计算。 3、 制动系统的性能验算   考试科目及代码:906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一、考试要求 掌握当今汽车检测线各主要性能检测的目的、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步骤及相关国家技术标准。 领悟汽车运行主要故障的诊断流程、排除方法。初步具备处理典型汽车各系统一般故障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比例: 汽车检测部分(占 45 分),故障诊断部分(占 55 分) 三、基本内容及范围: 1、汽车检测与诊断知识              了解汽车检测、故障诊断概念、方法、发展、作用    掌握汽车诊断的方法、常用的汽车诊断参数及诊断标准。 2、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检测         了解底盘输出功率检测,掌握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常用检测方法; 3、发动机技术状况检测与诊断   掌握发动机气缸密封性检测方法; 掌握汽油机点火系统和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测方法; 掌握柴油机供油系统性能检测的方法;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方法; 掌握发动机异响故障诊断的方法。 4、汽车底盘技术状况的检测与诊断     掌握汽车转向系和传动系的检测方法; 掌握汽车四轮定位检测方法; 掌握汽车轮胎动平衡检测方法; 掌握汽油机尾气、柴油机烟度及发动机噪声检测方法。 5、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故障诊断    掌握电控汽油机及柴油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6、 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诊断   掌握发动机电子点火、电脑控制点火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7、 汽车电源和起动机故障诊断   掌握汽车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故障的诊断方法。 8、 汽车变速系统的故障诊断     掌握汽车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故障的诊断方法。 9、汽车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   了解汽车传统制动(气压、液压)和掌握ABS故障的诊断方法。 10、 汽车转向系统和巡航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掌握汽车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 了解巡航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11、汽车悬架系统故障诊断  掌握汽车传统悬架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 了解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考试科目及代码:907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一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正确地选择加工方法和常用设备,初步具备分析、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及制订工艺规程和分析中等复杂程度零部件工艺方案的能力;熟悉常用工艺装备(机床、夹具、刀具)的结构及特点,具有设计夹具的初步能力。 二  考试内容比例: 1、机械加工基础知识(15%-20%); 2、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10%-15%); 3、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10%-15%); 4、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15%-20%) 5、机床夹具设计原理(15%-20%); 6 、械加工精度(10%-15%); 7、机械加工表面质量(5%-10%); 8 、械装配工艺 (5%-10%)。 三  基本内容及范围: 1、械加工基础知识 (1)掌握切削运动及切削运动的分类;学会分析不同切削或磨削状态下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掌握切削用量的含义及其计算; (3)以外圆车刀为例了解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及刀具的基本角度; (4)了解几种常用刀具材料的性质、特点、牌号及用途(高速钢、硬质合金等); 2、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理解金属切削过程的四大规律(变形规律、切削力规律、切削温度规律和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规律); (2)了解四大规律在生产过程中的四个方面(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切削液、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的应用。并具备合理选择切削液、切削用量与刀具几何参数的初步能力。 3、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 (1)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它包括机床的分类、型号、主要技术参数(主参数与基本参数)、工件成型方法、切削运动等;  (2)理解典型设备的结构与传动,并能熟练阅读与分析机床的传动系统图;  (3)了解各种刀具的应用,重点是车刀的结构与特点;  (4)了解各类机床的用途与使用。 4、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1)熟悉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工序、工步、工位、生产类型、生产成本等)的含义; (2)理解制定工艺规程中的基本内容,如定位基准选择、工艺路线拟定(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加工阶段、工序安排等),加工余量的选择、技术经济分析等; (3)熟悉运用尺寸链,并掌握工序尺寸计算方法;  (4)初步具备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5 、床夹具设计原理  (1)理解工件定位概念、六点定位原理、四种定位情况、常用定位元件及其消除的自由度。掌握定位误差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2)理解夹紧力的三要素的设计原则,了解斜楔、螺旋圆偏心、定心夹紧装置的结构与特点;  (3)初步掌握夹具的设计方法。 6、机械加工精度  (1)理解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加工精度、刚度、误差复映、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2)了解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机床误差。加工原理误差,工艺系统力变形误差,工艺系统热变形误差等; (3)运用统计分析法进行零件加工质量分析与废品率计算;  (4)运用本章知识,了解与寻求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 7、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1)了解表面质量的含义,了解表面粗糙度、冷作硬化、残余应力、金相组织变化、磨削烧伤等对表面质量影响;  (2)了解振动类型、特点与基本消振方法;  (3)学会分析表明质量的方法,掌握提高表面质量的途径。 8、机械装配工艺  (1)了解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方法: 互换法(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选配法,修配法,调整法;  (2)了解四种情况下的装配尺寸链的计算原理与方法;  (3)了解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方法。   考试科目及代码:908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一、考试要求: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考试科目是我校为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车辆关键零部件材料、成型及产业化、材料加工工程等涉及材料的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命题。应考者应全面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常用成形方法(包括金属液态成形、金属塑性成形、粉末冶金成形、非金属材料成形、复合材料成形等),掌握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与成形工艺适应性的基本能力,掌握常用机械零件材料和成形方法的选择原则及思路,对先进成形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二、考试内容比例: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采用综合分析应用题。 三、基本内容及范围: 1、金属的液态成形: 金属液态成形的优缺点、铸造的分类、金属液态成形的工艺性、铸件的常见缺陷、砂型铸造的工艺方法、分型面的选择、特种铸造的类型、常见合金的铸造方法和工艺、液态成形新工艺。 2、金属塑性成形: 金属压力加工的特点、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理论、模锻的工艺特点、板料冲压的特点、冲压工序和结构工艺性、了解其他塑性成形方法、常用塑性成形方法选择的原则。 3、粉末冶金成形: 粉末冶金成形的基本工序和成形特点、粉末冶金成形的工艺方法、粉末冶金制品的结构工艺性、了解粉末冶金成形的新技术。 4、非金属材料成形: 工程塑料的成形性能、注塑成形的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和成形设备、注射模的结构、压塑成形设备及模具、了解塑料其他成形方法、塑料制品的结构工艺性、橡胶成形的基本工艺方法及工艺流程、了解陶瓷成形的基本方法、复合材料成形的特点、树脂基复合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成形的基本方法。 5、材料成形方法的选择: 材料成形方法选择的原则和依据、常用成形方法的对比、常用典型机械零件毛坯成形方法选用。   考试科目及代码:909机械原理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进行机构分析,运动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本课程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二、考试内容比例: 1、基本概念题(填空题或单项选择题或判断题):15~25% 2、分析理解题(简答题或作图题):20~30% 3、计算题: 30~40% 4、设计题:10~15% 三、基本内容及范围: 1、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地位、作用和任务。 2、能够正确绘制简单机构的运动简图;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其注意事项(局部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理解运动副、约束、运动副元素的概念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掌握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结构分析和高副低代。 3、掌握瞬心的概念,瞬心的求法,能够用瞬心法对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掌握矢量方程图解法(即相对运动图解法)对平面II级机构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分析;能够综合运用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对III 级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4、掌握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概念、平衡的条件、原理及计算方法及其平衡方法。 5、掌握机械系统等效力(力矩)、等效质量(转动惯量)的计算以及系统运动方程的建立;了解机械运转产生速度周期性、非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其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 6、了解常用四杆机构的类型和特点;理解四杆机构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等概念;掌握铰链四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有曲柄存在的条件;能够用图解法按给定的连杆位置(或连杆上标线位置)、连架杆对应位置、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7、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等速运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简谐运动(余弦 运动)、摆线运动(正弦运动))及其特性;理解凸轮压力角概念;掌握盘形凸轮机构的基圆半径与压力角、滚子半径与凸轮理论廓线曲率半径的定性关系;掌握反转法的原理,能够用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8、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理解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定传动比、可分性、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连续传动条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几何尺寸的计算;了解渐开线齿轮切齿的基本原理、根切现象及产生根切原因、变位齿轮的概念,掌握切制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传动特点;理解平行轴斜齿轮机构的正确啮合条件、斜齿轮的当量齿数概念并能计算当量齿数、斜齿轮的基本参数所在位置、标准斜齿轮传动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   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理解蜗杆蜗轮的正确啮合条件、阿基米德蜗杆蜗轮的主要参数所在位置;能够计算标准蜗杆蜗轮传动的中心距、传动比。   了解直齿圆锥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理解圆锥齿轮当量齿数的概念并能计算当量齿数、基本参数所在位置、正确啮合条件。 9、了解轮系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10、了解常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使用场合。了解组合机构的概念、类型及运动特点。 11、掌握确定构件惯性力的方法、了解作用在机械中的力的分类;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总反力方向的确定;掌握机构的受力分析方法。 12、明确机械效率和自锁的概念;能分析简单机械的效率和自锁条件。 四、参考书目: 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考试科目及代码:910材料力学 一、考试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工程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横截面上的内力并作出杆件的内力图,熟练分析构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工程构件在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形式下杆件的应力分析和位移计算方法,掌握应力状态分析的概念和广义胡克定律的应用,掌握压杆稳定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对简单超静定问题进行分析,掌握动应力分析的方法,了解疲劳破坏的基本概念。 二、考试内容: 材料力学(100%) 三、考察知识点及所占比例 1、轴向拉压(5~ 10%): (1) 掌握拉压杆件的轴力计算方法、横截面应力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掌握胡克定律和变形计算方法。 (2) 熟练运用强度条件对杆件进行设计。 (3)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2、扭转(5 ~ 10%): (1) 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扭矩计算和切应力计算方法,掌握圆轴扭转的变形计算方法。 (2) 熟练运用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对圆轴进行设计。 (3) 理解剪切胡克定律及泊松比的概念并能够对各个弹性模量进行换算。 (4) 了解矩形截面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方法。 3、弯曲应力(15 ~ 20%): (1) 掌握梁的内力计算方法以及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计算方法。 (2) 熟练运用微分关系作梁的内力图,熟练掌握梁横截面上正应力与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并能够利用强度条件进行梁的合理设计。 (3) 理解纯弯曲和横弯曲的概念及相应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析方法和剪应力的分布规律,理解中性轴的概念。 (4) 了解等强度梁的概念,了解提高梁承载能力的方法。 4、梁弯曲时的位移(5 ~ 10%): (1) 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以及计算梁位移的积分法及积分常数的确定。 (2) 熟练运用叠加方法计算梁的位移。 (3) 理解刚度条件,掌握提高梁的刚度措施。 5、简单超静定(静不定)问题(5 ~ 10%): (1) 掌握各类构件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求解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补充变形协调方程)。 (2) 熟练运用几何、物理、静力三方面的条件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 理解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的概念。  6、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10 ~ 15%): (1) 掌握应力状态的概念以及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应力圆法,掌握广义胡克定律的应用。 (2) 熟练运用解析法进行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熟练应用四个强度理论(重点为第一、三和四强度理论)进行强度计算。 (3) 理解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 (4) 了解应变能密度的概念及空间应力状态下应变能密度的计算方法。 7、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 ~ 12%): (1)掌握斜弯曲问题和轴力弯矩共同作用组合问题的应力计算方法。 (2) 熟练运用强度理论对压力容器强度和弯扭组合强度问题进行计算。 (3)了解截面中性轴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8、压杆稳定(8 ~ 12%): (1) 掌握压杆稳定的概念,掌握压杆稳定计算的安全系数法。 (2) 熟练运用欧拉公式计算不同约束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3) 理解压杆稳定性计算的安全因素法,并能利用安全因素法进行稳定计算。 (4) 了解压杆长细比的概念和压杆的分类,理解压杆的临界应力总图。 9、动载荷和交变应力(5 ~ 10%): (1) 掌握动载荷的概念,掌握构件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时的应力计算方法。 (2) 熟练掌握构件受自由落体冲击时动应力和动位移的计算。 (3) 理解冲击问题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计算水平冲击问题。 (4) 了解交变应力的概念和材料疲劳破坏的概念。 10、截面的几何性质(3 ~ 5%): (1) 掌握平面图形静矩和形心的概念及计算,掌握平面图形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熟练运用平行移轴公式计算组合图形的惯性矩和惯性积。 (3) 理解主惯性矩和形心主惯性矩的概念。 (4) 了解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转轴公式。   电气工程 085207 考试科目及代码:801 电路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电路理论知识,分析、解算各种线性电路。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明确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中的两类约束关系。 2、熟悉电路的常用定理,并能灵活应用。 3、掌握分析电路的主要方法:等效法分析;方程法分析(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动态电路的Laplace变换分析法等。 4、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和具备相关的电工测量知识。 二、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比例: 卷面总成绩150分。1.基本分析与计算(45分);2.综合分析与计算(105分) 四、基本内容及范围: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电路基本概念、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常用的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运算放大器等)、基尔霍夫定律。 2、直流电路: 2.1.电阻串联、并联、星形和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求解等效电阻的方法;2.2.用支路电流法、节点(结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列写方程,求解电路;2.3.灵活应用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诺顿)定理、互易定理、特勒根定理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3、正弦交流稳态电路: 3.1.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相量图、阻抗、导纳; 3.2.能对一般正弦交流、三相交流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3.3.能计算正弦电路的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复功率;电路的功率因素及其提高方法。 4、动态电路: 4.1.掌握一阶、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法; 4.2.掌握贮能元件换路时的性质,会求电路初始值、稳态值、时间常数,会应用三要素法对一阶电路进行分析; 4.3.电路状态方程的列写,一阶及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的计算,一阶电路三要素法的运用;阶跃函数与阶跃响应;冲激函数及冲激响应。 5、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5.1.能够正确理解耦合电感同名端的物理含义,依据同名端与端口电流的参考方向,正确列写载流线圈的磁链方程,掌握实验测定同名端的方法; 5.2.根据载流线圈的端口电流、电压参考方向与同名端的相对关系,能够熟练地列写出正确的端口电压电流方程(时域方程、相量方程); 5.3.能够正确地理解耦合电感解耦等效的等效含义,熟练运用耦合电感解耦等效电路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电路; 5.4.具有解算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能力(正弦稳态)-电流、电压、耦合电感的功率; 5.5.了解实际变压器的集总参数电路模型-用耦合电感来描述,具有对实际变压器进行分析与计算的能力; 5.6.了解理想变压器的定义(三个条件),了解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功能,能熟练地列写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变流比的代数方程,能够正确地求解理想变压器的受控源等效电路模型; 5.7.具有分析、解算含有理想变压器电路的能力。 6、电路的频率响应: 6.1.了解和理解电路的频率响应及其定义; 6.2.深刻理解网络函数的物理意义,能够深入解读网络函数频率特性的含义—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物理意义; 6.3.理解用网络函数描述输入输出之间关系的局限性—(正弦稳态关系),具备解算给定线性电路网络函数的能力; 6.4.了解电路谐振的定义及RLC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的特点,能够正确地求解RLC串联电路和RLC并联电路的谐振频率W0、品质因数Q,能正确地求解RLC串联电路及RLC并联电路带通函数的带宽BW; 6.5.掌握LC串联谐振与LC并联谐振的工程应用方法; 6.6.了解滤波的基本概念,具有根据电路网络函数分析其滤波特性的能力。 7.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频: 7.1.熟练掌握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展开方法,能正确解算非正弦周期函数傅立叶级数三角函数形式、指数形式,熟悉傅立叶积分定理; 7.2.深刻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频谱的物理意义; 7.3.具有应用谐波分析法解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线性电路)的能力(电流、电压、功率的稳态解)。 8.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8.1. 了解Laplace变换的定义及其存在定理,熟练掌握Laplace变换的性质(线性性质、微分性质、积分性质、位移性质、延迟性质)及其在Laplace变换运算中的应用,具有求解Laplace变换与Laplace逆变换的科学计算能力;    8.2.具有能正确地建立线性电路运算电路模型的能力; 8.3.掌握线性电路的Laplace变换分析法,具有应用Laplace变换法解算线性动态电路的动态解与稳态解的能力; 8.4.深入理解网络传递函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具有解算给定电路网络的传递函数的能力,初具对网络传递函数的零、极点进行分析与解读的能力—网络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对时间响应的影响、对频率响应的影响。 9.二端口网络: 9.1.了解二端口网络的定义,了解可用二端口网络来描述的电路元件及电路对象,了解用二端口网络来描述电路的物理意义; 9.2.了解二端口网络端口方程参数的定义(相量模型参数、运算电路参数),具有理论分析、解算给定网络的端口参数方程参数的能力,具有用实验法测定给定二端口参数方程参数的能力; 9.3.具有正确建立与给定参数(二端口)对应的T形等效电路、p形等效电路的能力,具有运用二端口的等效电路,解算含二端口网络的电路的能力; 9.4.了解二端口的传递函数的概念及理解其物理意义,具有根据二端口的给定参数,解算无端接时的传递函数与有端接时的传递函数的能力; 9.5.了解二端口的连接方法及连接方式定义,掌握二端口各种连接方式的等效参数求解方法。   考试科目及代码:802 光学 一、考试要求:     考查学生物理光学和应用光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解决基本光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比例:     几何光学(占60分)、物理光学(占90分) 三、基本内容及范围: 几何光学部分: 1、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波面与发光点;光线;光束;光路。 2、理解和掌握基本定律: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理解费马原理,掌握马吕斯定律。熟练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求解方法;掌握节点的性质;熟练掌握两个光组及多个光组组合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符号规则以及单折射面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公式,包括物像位置关系公式、物像大小关系公式;熟练掌握球面反射镜成像的物像位置关系公式和物像大小关系公式。 3、熟练掌握平面镜及平行平板的成像原理;熟练掌握反射棱镜成像方向判断以及展开方法;掌握折射棱镜的成像性质和最小偏向角公式。 4、熟练掌握孔径光阑、入瞳、出瞳、视场光阑等概念;熟练掌握求系统孔径光阑的方法;掌握照相系统、望远系统、显微系统的光束限制分析方法;熟练掌握景深的计算。掌握像差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5、掌握眼睛的结构、校正原理、分辨率、对准精度等概念;熟练掌握放大镜的视角放大率和线视场的计算;熟练掌握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线视场、出瞳直径、分辨率等概念及计算;熟练掌握望远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分辨率、工作放大率、视场等的概念及计算;掌握目镜视度调节时的移动量计算。 物理光学部分: 1、光的电磁场理论 (1)、理解和掌握电磁场的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物质方程;波动方程。 (2)、理解和掌握电磁波:平面波;球面波和柱面波;驻波;光波的辐射和辐射能;光波的位相;相速度和群速度。 (3)、理解和掌握光的偏振:偏振光和自然光;光的偏振态及其表示。 (4)、理解和掌握光波在各向同性媒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边界条件;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菲涅耳公式;反射率和折射率;反射和折射产生的偏振;全反射。 2、光的干涉 (1)、理解和掌握两单色光波的干涉。 (2)、理解和掌握分波面的双光束干涉:产生干涉的条件;杨氏干涉;其它的分波面干涉。 (3)、理解和掌握分振幅的双光束干涉:平行平板产生的干涉;劈尖干涉;牛顿环。 (4)、理解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多光束干涉的强度干涉;干涉条纹的特点;多光束干涉原理在薄膜理论中的应用。 (5)、理解光源的相干性:时间相干性;空间相干性。 3、光的衍射 (1)、理解和掌握衍射的基本理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基尔霍夫衍射公式;夫琅和费衍射和菲涅耳衍射。 (2)、理解和掌握夫琅和费衍射:单缝衍射;多缝衍射;圆孔衍射;矩孔衍射;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 (3)、理解和掌握菲涅耳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波带片。 4、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 (1)、理解双折射:双折射现象;具体的介电张量。 (2)、理解和掌握单色平面电磁波在各向异性媒质中的传播:各向异性晶体中的电磁场方程;用解析法描述光在晶体中的传播;用图解法描述光在晶体中的传播。 (3)、了解偏振器和补偿器:反射型偏振器;双折射型偏振器;散射型偏振器;二向色型偏振器;波片;补偿器。 (4)、理解光波经过晶体后的干涉:平行光的偏光干涉;会聚光的偏光干涉; (5)、理解晶体的电光效应:电光效应的基本理论;电光效应的应用。   考试科目及代码:804 高电压技术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电压绝缘和过电压及其防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高压电气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比例: 高电压绝缘( 50 分),高电压试验技术(25分),过电压及其防护(25分)。 三、基本内容及范围: 1、高电压绝缘 (1)电介质的基本概念,电介质的极化、电导、损耗、击穿等电气性能。 (2)气体的绝缘性能,汤逊放电理论,巴申定律,流注理论;气体放电概念、过程、机理。极性效应、伏秒特性以及50%击穿电压等概念。 (3)液体介质的电击穿、气泡击穿、悬浮粒子产生击穿的机理和过程,提高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 (4)固体介质的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的机理和过程。提高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 (5)双层介质的电场分布与介电常数、电导率的关系。复合绝缘体局部放电的类型,不同绝缘结构的沿面放电特性及悬式绝缘子串的电压分布及闪络特性。绝缘子污闪的机理,影响污闪的因素,防止污闪的措施。 (6)绝缘配合的基本概念,绝缘配合的原则、方法。22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绝缘水平和工频试验电压的确定。330~50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绝缘水平的确定。绝缘子串绝缘子个数的确定和线路空气间隙距离的确定。 2、高电压试验技术 (1)绝缘电阻表、接地电阻表的使用方法,绝缘电阻、吸收比、接地电阻测量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 (2)测量泄漏电流的方法,根据泄漏电流的变化状况来分析绝缘状况的能力。 (3)西林电桥测tanδ操作测试原理、接线、方法,抗电磁场干扰方法,根据所得测量结果判断被试品绝缘状况。 (4)交流耐压试验,一般电力设备的工频交流耐压试验方法、接线及注意事项。容性效应。 (5)冲击电压和冲击电流试验的原理、仪器和试验方法。 (6)局部放电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 3、过电压及其防护 (1)雷电放电的过程,雷电参数,冲击波过电压。 (2)输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的计算。反击、绕击、耐雷水平、雷击跳闸率等基本概念;变电站、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3)发电厂、变电所防雷保护的特点,避雷针保护范围,变电所进线段保护。 (4)内部过电压的类型及产生机理,各种工频过电压的计算以及工频过电压的限制措施。各种操作过电压的产生过程,影响各种操作过电压的因素及其限制措施。电力系统中谐振过电压的类型、限制谐振过电压的措施,谐振过电压的产生。   考试科目及代码:805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比较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内部硬件结构及功能;熟练掌握单片机硬件管脚的定义、功能、作用;熟练掌握单片机各种存储器物理空间配置及内部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义、作用;熟练掌握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及程序编写;熟悉单片机内部硬件资源应用及接口扩展技术。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的水平。 二、考试内容比例: 1、         填空、选择题(30%) 2、         应用分析题(20%) 3、         简答题(10%) 4、         综合编程题(40%) 三、基本内容及范围: 1、单片机中数的表示方法: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原码、反码、补码,BCD码、ASCII码。 2、51单片机内部硬件组成;51单片机的引脚及其功能;CPU;PSW寄存器;累加器A;寄存器B;程序计数器PC;寻址空间范围;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可位寻址区;时钟电路;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复位电路;复位条件;复位后各寄存器的状态;最小系统。 3、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C51的基本概念,C51程序设计。 5、P0、P1、P2、P3口的特点、功能、基本应用、应用注意事项。 6、中断系统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应用编程。 7、定时器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应用编程。 8、串行口串行通信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应用编程。 9、存储器、I/O扩展技术。 10、键盘、LED显示、A/D等外部I/O设备扩展。   考试科目及代码:806 光电检测技术 一、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各种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与特性,掌握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典型应用,具有从事技术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比例: 光电器件(占60分),检测技术及应用(占40分)。 三、基本内容及范围: 1、光电技术的基础知识。 辐射度、光度学及光电效应的基本物理量概念。辐射通量、光通量和光谱响应度。 2、光电导器件。 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参数。光敏电阻的基本偏置电路和应用。 3、光生伏特器件。 结型光电器件原理。光电池、硅光电二极管、硅光电三极管、PIN和APD管的应用。 4、光发射器件。 光电倍增管的供电和信号输出电路。微弱信号的处理。 5、光电信息变换。 光电信息变换的类型及常用方法。各种光电信息变换的分类。 6、 图像信息的光电变换 真空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MOS器件的工作原理。电荷耦合摄像器件、CMOS器件驱动电路的设计及应用。 7、 光电信号的数据采集与计算机接口。 数据采集原理及接口电路。数据采集电路的实现。 8、光电信息变换技术的各种典型应用。   考试科目及代码:807软件工程 一、考试要求: 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理论体系,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实用软件开发方法和开发技术,理解case工具对实现软件工程的作用,领会软件分析与设计原则,能借助工具、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实施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任务。并能将所学的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工具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 二、考试内容比例: 基础理论:30%;实际知识:40%;综合分析:30%。 三、基本内容及范围: 1、产品和过程     重点:软件的特征和基本概念、各种软件过程模型。 2、软件项目的管理 重点:软件范围与问题分解;软件过程和项目度量;软件项目估算的模型及工具;软件风险的识别与预测;项目进度安排;质量控制;软件复审;软件可靠性。 3、系统工程与需求分析 重点:系统建模与仿真;系统规约;需求分析及其原则;软件需求规约;数据建模;功能建模;行为建模;数据字典。 4、软件设计 重点:数据设计;体系结构设计;接口设计;人机界面设计;过程设计;实时系统的设计。 5、软件测试 重点:测试用例设计;白盒测试;控制结构测试;黑盒测试;软件测试的策略途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6、软件的技术度量 重点:软件质量因素;分析模型的度量;设计模型的度量;源代码度量;对测试的度量;界面设计度量。 7、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重点:面向对象分析;领域分析;OOA过程;面向对象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过程;对象设计过程;设计模式。 8、面向对象测试和面向对象系统的技术度量 重点:关于面向对象测试和面向对象系统的技术度量。 9、软件工程高级课题 重点:形式化方法的基本概念;形式化规约语言;Z规约语言;软件复用的管理问题;复用过程;建造可复用构件;分类和检索构件软件;业务过程再工程;软件再工程;逆向工程;重构;客户/服务器软件工程;客户/服务器系统的结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 CASE工具与环境;集成体系结构;CASE中心库。   考试科目及代码:810模拟电子技术 一、考试要求: 掌握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与集成组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与参数,以及由这些器件、组件构成的各种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计算方法和设计方法。 二、考试内容比例: 模拟电子技术(100 分) 三、基本内容及范围: 1、半导体器件 (1) 熟悉下列定义、概念及原理:自由电子与空穴,扩散与漂移,复合,空间电荷区,PN结,耗尽层,导电沟道; (2) 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伏安特性并熟悉二极管电流方程、主要参数与小信号模型,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与稳压管的稳压作用; (3) 掌握BJT的工作原理及电流分配关系,BJT的伏安特性,三种工作状态(饱和、截止、放大)的外部条件和特点,BJT的主要参数、小信号电路模型及其参数的计算; (4) 理解增强型和耗尽型FET的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掌握FET的小信号电路模型及其参数。 2、基本放大电路 (1) 掌握基本概念和定义:放大,静态工作点,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直流负载线与交流负载线,放大倍数(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2) 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工作原理及BJT、FET构成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性能特点,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分析法(静态分析的估算法和动态分析的微变等效电路法),能正确分析计算各类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性能指标的分析计算; (3) 理解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能通过图解法正确分析电路的输出波形和产生饱和失真、截止失真的原因,以及输出动态范围的估算; (4) 理解常用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工作原理。 3、多级放大电路 (1) 掌握基本概念及定义:零点漂移与温度漂移,共模信号与共模增益,差模信号与差模增益,共模抑制比,互补; (2) 掌握多级放大电路各种级间耦合方式及其特点;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能正确估算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性能指标的分析计算; (3) 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四种不同运用方式时,理想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性能指标的分析计算; 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1) 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主要性能指标; (2) 掌握镜像和比例电流源电路的工作原理。 5、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1) 掌握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上/下限频率,通频带,波特图,增益带宽积; (2) 掌握单级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近似分析法,能够计算电路的电压增益和截止频率,并画波特图; (3) 了解多级放大电路通频带与各单级放大电路通频带的关系。 6、负反馈放大电路 (1) 掌握反馈的概念,反馈的判别方法、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估算,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选用及连接原则; (2) 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及其稳定性的波特图判断法,理解稳定裕度的基本概念。 7、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1) 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原理,即基本工作状态、理想运放的应用特性、应用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2) 掌握集成组件构成的加法与减法、积分与微分运算电路;理解对数与指数、乘法与除法、平方与开方运算电路; (3) 掌握有源滤波电路(LPF、HPF、BPF、BEF)的基本概念及一阶有源滤波电路的特性,并能根据需要合理选用电路。 8、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 (1) 掌握正弦振荡的原理,起振条件与平衡条件,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掌握RC串并联式正弦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2) 了解LC正弦振荡电路(变压器耦合、三点式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3) 掌握电压比较电路的分析方法,典型非正弦振荡电路(矩形波和三角波)的构成与工作原理及其振荡波形和振荡周期的计算;典型V-F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 9、功率放大电路 (1) 掌握基本概念:晶体管的甲类、乙类和甲乙类工作状态,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 (2) 掌握OCL和OTL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电路克服交越失真的措施,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的估算,功率晶体管的选择;了解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其典型应用。 10、直流电源 (1)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单相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工作原理及输出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和整流元件参数计算; (2)掌握稳压管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限流电阻的取值原则; (3)掌握串联调整型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电压调节范围和其他有关参数的分析计算,集成三端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电路。   考试科目及代码:811 数字电子技术 一、考试要求:     掌握逻辑代数的两种化简方法,熟练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特别是设计,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给定器件设计出符合逻辑功能要求的逻辑电路并进行必要的检验。熟悉存储器和D/A和A/D转换,了解门电路的特性以及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硬件描述语言部分不作要求。着重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比例: 基本概念10%,逻辑代数公式法化简和卡诺图化简10%,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20%,触发器部分10%,时序逻辑电路分析30%,存储器部分10%,D/A和A/D部分10%。 三、基本内容及范围: 1、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公式法和卡诺图法),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2、常用门电路的电路符号和逻辑功能,TTL和CMOS两种集成逻辑门的电气特性; 3、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常用典型组合逻辑序电路的功能、特点和应用; 4、各类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触发方式,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不同逻辑功能触发器的转换; 5、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常用典型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特点和应用,用74160和74161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时序逻辑电路的自启动设计; 6、半导体存储器概念,用存储器实现组合逻辑电路; 7、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555定时器; 8、数模转换、模数转换。